老上海馄饨铺–老上海馄饨铺图片

图说:盛兴点心店的全家福孙霞琴 摄

“本店即将搬迁,新店已在思南路8号试营业运转。”随着顺昌路上的盛兴点心店搬迁在即,门口的这张告示让老顾客心生安慰。坐上地铁13号线,两站路之后下车,出站走几步,新门头就见新气象,盛兴和沧浪亭的双招牌都挂在上面。当百年老店牵手中华老字号,带来忠于传统的老上海味道。

图说:店内场景孙霞琴 摄

老味道统统保留

“我们上周刚刚把招牌挂上去,很快就有不少老客人找过来了。”淮海集团新亚富丽华餐饮股份公司总经理孙彧告诉记者,盛兴点心店仍在顺昌路上营业,但随着旧改进程,已经进入了打烊倒计时。新店开业实现无缝衔接,老店里的老师傅也陆续来到新店,把盛兴的招牌美味在这里复刻。“老店的面积仅为三四十平方米,新店目前开出的一层有250平方米,等到地下一层在明年年初装修完毕,面积还要翻一番。”

图说:盛兴和沧浪亭的双招牌都挂着新民晚报记者张钰芸摄

地方变大了,环境更好了,但熟悉的味道却没有改变,不少从老店搬过来的锅碗瓢盆更让老顾客们多了一份亲切感。记者看到,从汤圆、馄饨面条,盛兴和沧浪亭的特色美食很齐全。其中,盛兴的招牌产品全部保留,包括荠菜肉大馄饨、鲜肉小馄饨、鲜肉汤圆芝麻汤圆等,当然也少不了由5只菜肉馄饨、甜咸各一只汤圆组成的“全家福”。消费者还能在这里外卖馄饨皮、馄饨馅、生汤圆等。

以苏式面条见长的沧浪亭,则在新店升级了自己的汤底。“面条的灵魂是汤底。”淮海集团新亚富丽华餐饮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高级技师童纯忠说,沧浪亭的传统汤底是清汤加上酱油料,其中清汤用猪筒骨、鸡骨架、黄鳝骨头熬制而成,在这里则新增了整只的草鸡、草鸭,小火炖煮三小时,更添鲜香。酱油料也有升级,在酱油加香菇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家的秘制老卤,带来正宗的红汤底。

老上海的味道还体现在馄饨皮、馄饨馅、鸡蛋面乃至于水磨粉,都是店里自制或定制的,样样有讲究。例如馄饨皮是有嚼劲的碱水皮,看上去颜色发黄,其实就是加了碱水。面条所用的面粉是在上海面粉厂按照配比定制的,制面、打面也都是自己来,机器来回压三四遍,才能做出清爽又劲道的口感。童纯忠说,等到地下一层装修完成,计划将制作水磨粉的过程展示在沿街窗口,让消费者看到用石磨加工糯米,水磨出糯米粉的全过程。

图说:新店菜品更加丰富 张钰芸摄

老顾客闻讯而来

两杯桂花绿豆刨冰、一份麻酱馄饨、一碗“全家福”、一碗小馄饨,还有崇明三黄鸡、清炒时蔬……中午时分,市民汤先生的桌上摆得满满当当。

“我从小就去顺昌路上的盛兴点心店吃馄饨、汤圆,有时候店里坐不下,就打包一份回家吃。”他告诉记者,听说新店开张,他特意和朋友一起过来“打卡”,发现不仅有传统味道,也有一些新产品,味道都很好。

78岁的苏金凤住在南昌路上,中午在店里吃了一碗辣肉面,又打包了一份大排骨回家,这是老盛兴搬来思南路后,她第二次过来了。“小时候我家住在建国西路上,从我记事起,就会到盛兴点心店里吃馄饨、汤圆。后来上班了,中午单位有食堂,晚上就走到淮海中路上的沧浪亭老店吃面。”见到自己喜爱的两家店“手牵手”开了新店,重回淮海路商圈,老人家很开心,“吃了几趟,还是小时候的味道”。

记者在店内看到,工作日的中午,12点不到店里就迎来了用餐高峰,收银台前排起了点单的长队,后厨则忙而不乱。下了四十年面条的“面王”每一次出手,都是完美的“鲫鱼背”,旁边的师傅则在现炸猪排、现炒浇头,端出一份份老上海人爱吃的爆炒腰花、响油鳝丝……

图说:老上海味道不变孙霞琴 摄

除了经典产品,新店也要配上新品。“崇明三黄鸡、炸猪排,还有桂花绿豆刨冰都是新上的,我们也配了一些弄堂冷菜,比方说糟门腔、本帮熏鱼等,卖得都不错。”孙彧说,新店在新址开出后,不仅有老顾客闻讯而来,还吸引了不少在周边上班的年轻白领,大约占到了三分之一,他们除了老味道,也爱新口味,最近桂花绿豆刨冰就卖成了爆款。

“特别是早上,周边没什么可以坐下来吃早饭的地方,很多上班族选择在这里定定心心吃一碗馄饨或者面条。”这让孙彧很高兴,新址周边有更多的年轻客群,老字号、老品牌能被他们更多地看到。

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5lady.cn/13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