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谷草堂的产品怎么样_是正规的吗(若谷草堂的产品有哪些)

1944年,华西医院(时名华西齐鲁联合医院)创办了第一本学术期刊。2006年,华西期刊社成立。2022年,华西期刊社已出版9种中文期刊、5种英文期刊。其中SCI收录2种,ESCI收录1种,EI收录1种、MEDLINE收录4种、CSCD收录7种、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6种,屡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等奖项。从创办第一本学术期刊到

1944年,华西医院(时名华西齐鲁联合医院)创办了第一本学术期刊。

2006年,华西期刊社成立。

2022年,华西期刊社已出版9种中文期刊、5 种英文期刊。其中SCI收录2种,ESCI收录1种,EI收录1种、MEDLINE收录4种、CSCD收录7种、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6种,屡获“中国出版**奖期刊奖”“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等奖项。

从创办第一本学术期刊到成立期刊社,用了62年。

从成立期刊社到实现SCI期刊零的突破,用了13年。

今天,华西期刊人就为我们讲一讲华西期刊社从“小作坊”编辑部到走向国际“大舞台”的发展故事。

一 从“小作坊”到期刊社,

62年的不懈探索

HX

1944年,华西齐鲁联合医院(华西医院前身)创办了第一本学术期刊《华西医讯》,刊名由华西协合大学校长张凌高题写。1948年,《华西医讯》停刊,直至1976年,才由原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重启刊物的创办,新创刊名为《临床医讯》,但并无正式刊号,一直以内刊形式出版。直到1984年,原四川医学院才创办了第一本获批正式刊号的学术期刊《生物医学工程学**》,由此拉开了华西正规化办刊的序幕。

1945年出版的《华西医讯》**第二卷第**封面

1976年出版的《临床医讯》创刊号封面

****后,随着思想解放、文化繁荣和对教育、科学的重视,科技期刊迎来创刊**,从1984年到2001年,原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陆续创办了9种中文期刊。

这一时期,各**以科室自建的“小作坊”式的**编辑部方式运行,办公空间由科室提供,编辑人员从科室抽调(部分老师后来全职转岗到**工作),编务人员由科室通过自聘临时人员解决。作者投稿在1995年以前采用邮寄纸质稿件,1995年到2000年采用邮寄软盘,2000年后开始使用E-**il,2006年后才逐渐采用在线投稿。

1994年3月16日位于八角亭的《中华眼底病**

编辑部合影,左三为**创刊主编罗成仁教授

2002年,各**编辑部统一**至医院新投用的信息楼8楼,这为集中化办刊提供了契机。虽然此时各**编辑部仍归临床科室和研究所室管理,但各编辑部人员间的沟通交流增加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办刊水平都有所提高。对期刊实行集中管理和运行成为提高办刊水平的必然选择。

位于信息楼8楼的《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编辑部

2006年,8家中文期刊编辑部正式组建成立为华西期刊社。

二 在**中前行,

多措并举探索高质量发展

HX

期刊社成立后,首先着手解决的是大家对为什么要办刊理解不一致的问题。通过“走市场化道路还是学术化道路”的大讨论,大家最终将思想统一到“走学术化道路、办一流期刊、支撑医(学)院学科发展”这一理念上。

在此基础上,期刊社推动了一系列**:将编辑和出版业务分离,各**编辑部只保留学术编辑,编务人员集中组建出版部;制定期刊社管理制度;统一编辑、出版业务流程;统一建设采编系统;统一建设门户网站;统一排版;统一印刷;统一发行;统一财务;统一质控,各项业务专人专岗。

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办刊专业性和效率,出版周期逐渐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双月刊改为月刊,**发表时间也从平均一两年到四个半月,投稿数量和**学术指标均不断改善。

2021

此外,期刊社还通过LOGO和全套视觉识别产品设计,打造华西期刊品牌,每期变化的封面设计也使枯燥的学术期刊更时尚、更像艺术品。《精准临床医学》**在2021年还获得“中国期刊设计艺术周优秀封面设计奖”。

三 创办一流期刊,

支撑学科发展

HX

1 13年磨一剑——JEBM的SCI之路

2006年的一天下午,《中国循证医学**》编辑部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是时任Wiley-BlackWell中国区期刊出版经理胡昌杰。

Wiley-BlackWell是Cochrane协作网的战略合作伙伴、The Cochrane Library的出版商。他们发现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创办的《中国循证医学**》发展很快,有在此基础上孵化英文刊的可能。时任编辑部主任杜亮在通话里详细介绍了办刊情况,和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学科、平台、梯队、知名度四位一体的建设模式。胡昌杰当即表示Wiley-BlackWell有意与中心联合创办一本循证医学领域英文期刊。

放下电话,杜亮立即向时任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主任李幼平教授汇报:“我们有机会与Wiley-BlackWell创办一本全英文循证医学期刊,办不办?”李幼平当即表示:“办!”

这个想法得到了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2007年底,华西医院与Wiley签署了联合办刊协议,这也成为华西医院和四川大学创办的第一本英文期刊,主编由李幼平教授和前Cochrane协作网**、牛津大学教授Mike Clarke共同担任。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李幼平教授敏锐地认为,以**医学救援为专题尽快出版创刊号,将汶川**医学救援经验和证据系统全面地告诉全世界,是《Journal of Evidence Based Medicine》(JEBM)创刊的绝佳机会。因此原计划的创刊时间从2009年提前到2008年11月。JEBM也借助汶川**医学救援系列文章精彩亮相,开了一个好头。

曲折中发展

2010年,到底是先申请SCI还是MEDLINE,成为一个问题。出版商Wiley认为申请SCI更容易,于是期刊社决定先申请SCI,但最终结果恰恰相反,申请SCI被拒,之后申请的MEDLINE反而成功。

一本英文期刊如果没有进入SCI,在当时几乎被判**,大家最担心的是没有稿源**停刊。雪上加霜的是,医院支持的100万前期办刊经费所剩无几,唯一招聘的一名英文专职编辑辞职走人。

在最艰难的时候,学校和医院给了最大支持,除了持续投入经费,还协助聘请了Gareth Marshall和Shawna Willi**s到**担任编辑,JEBM的编辑水平一下与国际接轨了,把JEBM继续办下去又看到了希望。

但才见起色的JEBM又遇打击,因Wiley更换出版系统,JEBM持续一年半时间里的文章没有上传到PubMed,引用再次跌入谷底。两位主编没有放弃,李幼平教授将自己最好的文章投给了**,Mike Clarke教授为**组织了Clinical Trial Registration和Cochrane Reviews in Their Own Words两个栏目的系列文章。

13年磨一剑终成!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有前面组织汶川**医学救援文章的经验,JEBM第一时间组织发表了新冠传播再生数预测、N95口罩对呼吸道**传染疾病效果评价等**,受到全球高度关注和大量引用。**学术指标持续走高,终于在2021年4月,JEBM收到了进入SCI的通知。13年磨一剑终成!

2022年6月28日,科睿唯安发布最新的《期刊引证报告2021》,JEBM获得首个IF为6.224,在Medicine,General &**p; Internal领域172种期刊中排名第33位(19.2%),位于Q1区。

2 追求卓越,办一流期刊——华西医院第一本SCI**STTT的创办

2013年,中国科协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单位共同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英文简称“PIIJ”),旨在创办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英文期刊,让因缺乏中国自己的期刊平台而不得已发表到国外期刊上的中国**逐渐回流,提升中国的学术话语权。

紧抓机遇,脱颖而出

抓住这次机会新创一本英文期刊,实现当时SCI零的突破的希望之火再次燃起。期刊社成立专门工作组,魏于全院士亲自确定办刊方向,推敲凝练刊名,逐字修改申报书,甚至答辩前一天凌晨还在修改PPT,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以排名第一的成绩拿到了这个项目。

之后,魏于全院士邀请了美国三院院士、Cancer Research前主编Carlo M. Croce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人类基因组医学研究所所长、医学和人类遗传学终身正教授张康教授担任共同主编。

在多家国际一流出版商抛来橄榄枝的情况下,期刊社最终以完善、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刊计划敲开Nature已有意关闭的对外合作办刊之门,成为Nature在中国最后合作创办的期刊。

2016年1月,经过近三年筹备的创刊号终于出版。

追求卓越,争做一流

确定一篇篇约稿的主题,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合适的研究团队,在深夜、甚至凌晨才有时间发出一封封约稿邮件、一条条约稿**,一篇篇亲自审稿把关,甚至为作者找文献、推荐和联系补实验,魏于全院士的目标只为发表的每一篇**都能达到该领域全球一流水平。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2019年1月,STTT正式被SCI收录,同年获得首个影响因子(IF=5.873),在Biochemistry &**p; Molecular Biology和Cell Biology两个领域均进入Q1区。在当时中国**225种进入SCI的期刊中,排名第13位。

2019年11月,STTT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全国仅22种)。

2020年,STTT发文量大幅增长367%,达299篇,但IF未因发文量增加而下降,反而快速上升到13.493。

2021年,STTT发文量进一步提升,达426篇,IF再创新高,达18.187,在Biochemistry &**p; Molecular Biology领域排名升至第5,在Cell Biology领域排名升至第11。

2021年7月,STTT获得中国出版界最高奖“第五届中国出版**奖-期刊奖”和“中国科协卓越行动计划优秀期刊”。

2022年6月,科睿唯安发布最新的《期刊引证报告2021》,STTT IF为38.194,首次进入全球前100位,排名第67位,在Biochemistry &**p; Molecular Biology领域排名升至第4(1.4%),在Cell Biology领域排名升至第6。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STTT第一时间为中国新冠肺炎研究**提供绿色发表通道,提供快速、优质的服务,帮助中国科学家在该领域获得更高的国际影响力与学术话语权。

未来,STTT将目标锁定在生物医学领域的世界一流期刊,立足华西,放眼全球,成为华西的一张耀眼名片。

3 办一本华西自己的NEJM—— 《精准临床医学》的创办

《精准临床医学》是华西医院创办的第三本英文刊,也是第二本获得“PIIJ”D类项目支持的“华西牌”学术期刊,其创办思想源自华西对精准医学大方向的信心,植根于对各临床学科的关注。

目标是解决临床需求

2014年下半年,我院启动“精准医学计划”,将精准医学定位为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同时萌生了办一本华西自己的精准医学英文期刊的想法,并正式提出了“精准临床医学(Precision Clinical Medicine,简称PCM)”这个刊名。

2015年6月,我院成功举办首届成都精准医学国际**后,主编李为民教授谈到:

华西精准医学的目标是解决临床需求,短期目标是搭建国际一流的精准医学研究平台,转化一批精准医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培养一批一流复合型人才,创办国际一流精准临床医学期刊;长期的目标则是为实现多种疾病的精准医疗提供有价值的大数据生物信息。”

办一个学术大平台

我院最初希望这本新刊也能与Nature联合创办,但Nature开出的条件是,办刊范围必须从“精准临床医学”缩小到“精准呼吸医学”。主编李为民教授断然拒绝了这个条件,因为我们办刊的初衷是要为华西办一本自己的《新英格兰医学**》(NEJM),一个华西所有学科都能参与的学术大平台,而不是任何单一学科的舞台。

后来,我院与牛津大学出版社签订了合作出版协议,PCM于2018年6月正式开刊。

2020年初新冠疫情伊始,PCM迅速参与“学术抗疫”,当期就组织发表了关于新冠精准诊断、个性化心理干预等**,后来这些**有的被美国科学新闻长篇报道,有的被作为政策建议译成多种语言,也有的被Wikipedia采用,为新冠研究做出“精准”贡献。

PCM目前已被ESCI、PubMed Central等收录。除了国际化的编委团队,PCM还组建了一支50余人、涉及华西几乎所有临床学科的华西青年编委会,相信在华西临床、科研和期刊人的共同努力下,PCM会和所有华西学科共同成长。

从1944年第一本华西期刊诞生,

到2006年华西期刊社成立,

到2019年实现SCI期刊零的突破,

到今天出版9种中文期刊、5 种英文期刊。

七***的风雨同舟,

七***的砥砺前行,

七***的不忘初心,

华西期刊人正在以自己的担当,

谱写华西期刊社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未来,华西期刊人将以不变的初心携手迎接变革时代,

在固本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亲爱的们,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院130周年院庆日来临之际,我们持续面向广大病友、医务人员、医学生、华西校友,征集“我与国学巷37号的故事”,欢迎大家向邮箱hxxcb123@163.com投稿。一经采用,将在华西医院微信公众号陆续推送,还会给作者送上华西文创精美礼品!

期待你的来稿!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5lady.cn/9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