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故事 孟浩然的前世

其实孟浩然的故事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孟浩然的前世,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孟浩然的故事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本文目录孟浩然的小故事孟浩然求学故

其实孟浩然的故事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孟浩然的前世,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孟浩然的故事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孟浩然的小故事
  2. 孟浩然求学故事简短
  3. 孟浩然的前世

孟浩然的小故事

孟浩然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其诗以清新淡雅、含蓄深刻而著称于世。关于他的小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两个:

1.王之涣才高八斗,曾在太和殿上向皇帝赠诗“登鹳雀楼”,措辞唯美,文采斐然,备受赞誉。而孟浩然和王之涣是好友,后者把这首诗写给孟浩然看,孟浩然读罢脱口而出:“得此三百年,独步江山。”王之涣虽然诗才出众,却与大才子李白张九龄并称为唐代三绝。而孟浩然却只用了一句话就让他心服口服,这也证明了孟浩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深邃的诗歌见解。

2.孟浩然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小故事,称为《与萧郎中赋诗》。据传,当时孟浩然和萧员外(或赵素素)相处甚好,一天萧员外他请孟浩然题诗,孟浩然却称自己失眠严重,脑袋有点晕。于是,他胡乱写了三句诗,说:“一长啸,凭阳帆。夜如何?”萧员外看了很生气,认为这样的诗太粗糙了,遂将之扔入火中。第二天,孟浩然向萧员外道歉,并主动贴出这三句诗的赏析,萧员外读完,竟大叫:“好诗!”,并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其他人,此后这首诗逐渐在文学界传开,成为了一首佳作。

这两个故事充分体现了孟浩然的豁达和睿智,以及他卓越的文学素养和人品魅力。

孟浩然求学故事简短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前世

孟浩然:有关田园的前世今生

??在孟浩然的故事里,山水田园贯穿了他的一生。少年时代隐居家乡读书,鹿门山的四季风景,伴随了他诗书礼仪数十载春秋。晚年不愿挣扎于宦海漂流,再度回归山水之间,做了那“晨兴理荒秽”的闲散诗人。

他一生布衣,仅用一个“清”字,概括了他所有诗文的背景。

01、一生浮沉不得志

哪个唐朝文人,不执着于登科及第?他也不例外。寒窗苦读数十年,只为一朝站在朝堂,做百姓的良官。可是君王似乎并不认可他的才华,长安的进士考试,全部让他名落孙山。

这般的打击对于文人来说太过惨烈,好友王维也曾想助他一臂之力。那日二人坐而论道,偏偏碰上玄宗到来,孟浩然一介布衣无法面圣,躲藏到了床底,可最终还是被玄宗发觉。

原本是极好的机会,玄宗命他作诗证明自己的才能,可偏偏孟浩然失望已久,吟出的诗句竟满怀怨怼: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赦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这般颓靡与怨怼,终究惹了君主不快,一道诏书送他远离了京城,也无缘了宦海。

他便再度回归田园之乐,做了那闲人数年。后因经济寥落,不得不寻求寄托,一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为他谋求了张九龄的青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可当年意气风发要在朝堂有一番作为的才子,还是屈于了生活,变换了寄托。

?

02、诗文凡尘见传世

孟浩然的诗,不似盛唐文人豪迈恢弘。他将方向转变进了山水田园与市井人家,在平凡处,练就其非凡之处。平中见奇,是他为盛唐气象做出的最大贡献。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原本归于平淡的农家宴饮,偏偏在他笔下写出了独属于唐的绝代风华。诗文句句自然,毫无刻画的痕迹。却又灿烂至极。

他惯于发现美的瞬间,然后将它定格为了永恒。

王阳明曾在后世言道:“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便知此花不在汝心之外。”与《过故人庄》一般,原本平凡现世,人人触目所及的景致被他挖掘,笔墨挥洒,千古传承。

既孟浩然后,盛唐诗坛终于明白,经典不止荡气回肠,还可以现世安稳。

他的田园不仅限于田园,还有他所在凡尘里,每一处的烟火人间。

?

一场夜来风雨,让他万千感触,那孩童口中常常出现的《春晓》,便写在了他的笔尖。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也不知是初春还是暮春,反正一场夜雨,落花寂寂,鸟鸣不歇。不是所有流芳百世的文章都要晦涩,如他这般简单明朗,也可动人心弦。

沈德潜曾言:“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孟浩然不喜堆砌典故辞藻,他的一生所爱,恐怕只有天然。写花便写花,不言它高风亮节,只说其落红无数;做人也一样,不愧于心,不执着于名利成就,就偏安一隅,做个山水闲人,自在亦无忧。

?

他笔下的风景,没有世俗沾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那一首《宿建德江》便是真实写照: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五言绝句下半阙,化用了谢灵运所作的:“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想那风景越过魏晋,一路流传至大唐,在他眼中,又有了新的解读与感怀。

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曾评价此诗:“客愁因景而生,故下联不复言情而旅思自见。旷野无人,所见唯树。孤舟寂寞,近人唯月,形象清旷孤寂,情思愁远深长。”风景还是一样的风景,只是在他眼中,成就了这番清冷明月。

唐时的山间浪漫,“偶然值林叟”都能谈笑一场。更不用说数不清的文人在凡尘喧哗中数年,比旁人更加执迷于“坐看云起时”的山野。他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员。“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他也是对**失去了信心,才毅然决然回了来时路,去赏那同旧时别无两样却又千帆过尽的风景。

孟浩然放在才人辈出的唐朝,算不上最为顶尖。《唐诗品》里也评价他:“藻思不及李翰林,秀润不及王右丞。”可他的闲淡疏豁,亦让其在唐代风雅里,收获了独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供后人敬仰百年。

后人只知晓:“浩然一生**潇洒,不汲汲于仕进。”殊不知他是攒够了失望,才将寄托转换至了山水风光。他绝对是盛唐精神绝好的体现者,用自然的狂热,关注人们常常忽视的周围生活。用最日常化的词语和题材,创造最艺术化的境界。让千百年后的人再度翻开他的诗卷,仍旧可以感受到独属于他的余音未完。

一生不得志又如何?后人评说时,仍然用一个“清”字,概括尽了他的人品与诗品,用一句:“平中见奇”肯定了他对于盛唐精神的努力。他不是一个好的**家,但他一定是一个足够让人铭记的文人诗客。他只做他自己,洒脱又决绝,颓靡且热爱。

孟浩然有关田园的前世今生,大概就是如此。

关于孟浩然的故事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5lady.cn/41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