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任皇帝,明代永历年间,当时是什么皇帝他继位多久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明朝历任皇帝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明朝历任皇帝的知识,包括明代永历年间,当时是什么皇帝他继位多久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为什么只当了十年的皇帝因为朱瞻基在短期患病后于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意外地死去,英年早逝。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即明宣宗(1425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明朝历任皇帝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明朝历任皇帝的知识,包括明代永历年间,当时是什么皇帝他继位多久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为什么只当了十年的皇帝

因为朱瞻基在短期患病后于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意外地死去,英年早逝。

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即明宣宗(1425年-1435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

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在位期间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

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明末皇帝天启皇帝朱由校和崇祯皇帝朱由检,兄弟两人谁最昏庸

朱由校和朱由检两兄弟,用昏形容朱由校,用庸形容朱由检更贴切。

天启皇帝朱由校喜欢木匠活,凡是他见过的东西,他都能依样做出来。他雕刻的花鸟虫鱼,人物走兽都栩栩如生,论木工手艺可以称得上状元,说他昏聩不明,似乎屈说他了。可是看看他是怎么当皇帝的,把“昏”字给他绝对合适。

皇帝的职责是管理国家,朱由校不去管理,任国家乱掉,一天到晚只知道玩,只知道嗨,开心就行,不知道自己是干啥的,也不知到自己该干啥,典型的脑袋不清醒,说他昏不冤枉。

朱由校能当皇帝,东林党人有拥立之功。泰昌皇帝驾崩,东林党人方从哲、周嘉谟、杨涟等人闯入宫中,将光宗宠妃李选侍藏匿的皇长子朱由校拉出来,立为皇帝。朱由校应该知道报恩才对,可是他没做到。

朱由校爱玩,爱干木匠活,不问政事,而且玩得高兴时,木匠活做得投入时,最烦有人打扰。魏忠贤摸透了朱由校的脾气,专在这时请示工作,朱由校不耐烦,让魏忠贤自己做主,时间长了,大权就落在魏忠贤之手。魏忠贤专权大肆残害东林党人,朱由校不闻不问,任由魏忠贤胡作非为。

朱由校可是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份,知道自己是皇帝,必须履行皇帝的职责,皇帝当不好,对不起列祖列宗。只是他能力有限,面对大明危局他没有解决办法,最后丢了江山。所谓庸就是**,朱由检非常符合庸的特点。

阉党乱政之祸是朱由校引起的,可谓祸起朱由校,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清兵入关都不是崇祯引起的,朱由检只是没解决了。说白了,朱由校就是个败家子,朱由检只是没把家管好。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明朝16帝,超过50岁的只有4人,相对而言清朝皇帝却普遍长寿,为什么

明朝皇帝短命鬼多不假,清朝皇帝就都长寿吗?

我们看看道光以前几帝,入关前的就免了:顺治帝23岁,康熙帝69岁,雍正帝56岁,乾隆帝88岁,嘉庆帝60岁,道光帝67岁。

这时,中国正式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清朝皇帝老儿的好运到此结束,而且一代不如一代,开启了小皇帝傀儡时代。咸丰帝30而终,且仅有一子;同治帝19岁而亡,无子;光绪帝37岁归西,同样无子;宣统三岁登基,不过三年煌煌大清灰飞烟灭,宣统也只能躲在紫禁城关起门来做皇帝了。

虽然宣统身边不缺女人,但是,据说过早被年长宫女玩坏了命根,连性功能都没有了。成年后娶了一后一妃,自然成了摆设。一妃以**之身愤而**;一后难挨寂寞,与卫士私通,悲惨而死。

宣统本人还算命好,最后成了中华**共和国公民,以61岁高寿得以寿终正寝。

封建王朝的皇帝号称万岁之尊,却也是凡胎肉身,逃不过自然规律。长寿者寥寥,短命鬼多多,虽拥有四海,富甲天下,有福寿却没命享,荣华富贵也只是过眼云烟,说散就散。长一点短一点,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不值一提也!小皇帝宣统照。

明朝十六帝,哪个皇帝在位期间,老百姓的日子最好过

我是梁一杂说,我来为您解答!

朱元璋农民起义,**了元朝**,建立了最后一个**的封建王朝-大明。明朝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朝代,朱元璋去世后,其四子朱棣就篡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而朱棣的后代全部都是奇葩,直到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想来一把正经,结果却葬送了大明王朝。

自朱元璋建立明朝至末代崇祯皇帝,一共经历了276年国祚,一共经历16个皇帝。

那么,明朝十六帝,哪个皇帝在位期间,老百姓的日子最好过?

1.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原名朱重八,25岁参加农民起义,1361年被元朝封为吴国公,1364年称王(吴王),1368年扫平各路农民起义军及元朝残余势力,定都南京,建立大明,年号洪武。

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虽然被历史上誉为“洪武之治”,但我认为不能从经济方面来定义,“洪武之治”最大的功劳应该是让当时的封建社会趋于稳定,结束了爆元的统治,又经过多年的混战,结束了当时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局面。

在朱元璋统治时期,老百姓的生活或许可以不用东奔西跑了,躲避爆元的残*剥削,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日子肯定过的也不好,毕竟经历过几十年的战争。

2.明惠帝朱允炆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太子朱标的儿子,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史称为建文帝。

朱允炆在1398年继承了朱元璋的帝位,在位时间4年。由于他一改朱元璋的“重典治世”的作风,任用了当时的大儒黄子澄、方孝孺等人,**上实现**,重视农桑,给予了农业很大的支持,也实施了很多惠民政策。因此,历史上给朱允炆的号是“惠帝”,惠,即恩惠,对**好的意思。

但是,因为削番政策太急,性格太柔软,最终在削番的路上“翻车”了,被叔叔朱棣赶下皇位。

四年时间,实在是太短了,可能连一个政策都还没有实施完成,只能说**的日子在稳定的基础上,在朱允炆的施政方略中更显得**文化的宽松,若谈过好日子,恐怕也谈不上。

3.明成祖朱棣

朱棣能成为皇帝,要感谢两个人。

一个是他的父亲朱元璋,因为朱元璋太强势,帝王手段了得,在他去世之前,杀戮了大部分能征善战的功臣,无疑给朱棣篡位创造了军事上的条件,“无心插柳柳成荫”,朱元璋做梦也不会想到这种结果。

另外一个人是他的侄子,朱允炆。因为朱允炆太软弱了,对家族感情太好了,总是对自己的叔叔们抱有“幻想”,甚至都下令“不可**四叔”的旨意,让朱棣在战场上有“免死金牌”。

朱棣,是一位优秀的帝王,但历史上也存在很大的争议,创造了明初盛世,但是,也穷兵赎武,好大喜功,手上沾满了鲜血,可以**之间杀三千宫女。

朱棣在位期间,因为皇位来路不正,处处疑心,造成社会气氛紧张,老百姓的日子自然不会太好过。

4.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是一个犯有“肥胖症”的胖皇帝,而且他在位时间只有一年,但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却非常高,在位期间,废除宫刑、停止宝船下西洋、节省皇家开支;对民实施恩惠政策,减免赋税,开仓赈灾,又回到了建文帝时期的宽松局面,达到了休养生息的目的,生产力也蒸蒸日上,明朝开始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历史上也把明仁宗时期,定为是“仁宣之治”的开端。

在这个时候的**,毕竟经历过明朝几代帝王的努力,社会趋于稳定,有了自己的土地的**,日子也慢慢好起来了,这个时候的老百姓,应该日子过的是不错的。

5.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又称为宣德皇帝,是缔造“仁宣之治”的创造者,他的历史评价是明朝皇帝中最高的,他的生命短寿也令历史学者感到遗憾,认为若再给他十年时间,明朝将会更进一步。但是,他喜爱玩蟋蟀,民间又称他为“蟋蟀天子”,“蟋蟀皇帝”。

朱瞻基最大的功绩,应该是“以和止战”,当时国力强盛,宣宗却坚持“议和”,没有战争的袭扰,让**的日子过的更加安稳,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与**义和,是明宣宗的明智之举。

明宣宗任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地方官员又有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清明,经济得到了稳定发展,很多历史学家都把“明宣之治”与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作为比较,也足以说明明宣宗是一位有作为的帝王,老百姓日子自然不会过的不会差,或者说,明宣宗时期,应该是纵观明一朝,老百姓日子过的最好的时期。

6.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是一位有理想,有志气的帝王,但是,他的实力支撑不起他的野心。因为有父亲明宣宗的基础,日子好过了,便想着像自己的祖辈一样,来个“御驾亲征”,好让自己名垂青史。

最终结果大家也看到了,确实也“名垂青史”了,只是猜到了开头,没有猜到结尾,作为明朝皇帝,御驾亲征时,葬送了几十万**不说,自己还被俘虏了。在这种情况下,**的日子谈何好过?

后来,明英宗朱祁镇复位了,朱祁镇是一位比较传奇的皇帝,二度做皇帝。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他的第二次做皇帝,比第一次出色多了,后期也开始任用贤臣

7.明代宗朱祁钰

明代宗朱祁钰是明英宗朱祁镇的亲弟弟,朱祁钰本来就无心“帝王”之位,哥哥被俘虏后,无奈做了明朝第七任皇帝,正是因为他的态度,他选择信任了于谦,在位八年时间,还真是搞的不错,老百姓生活还是不错的。

8.明宪宗朱见深

朱见深是一位童年比较悲催的皇帝,因为父亲明英宗好大喜功,非要御驾亲征,结果葬送了几十万**不说,自己还被人俘虏了,成为了明朝最大的耻辱。

叔叔明代宗也不太待见朱见深,没弄死他就算是万幸了。

虽然儿童悲惨,但是,朱见深还真是天子命。眼看没机会继承皇位了,结果父亲放回来了,叔叔明代宗做了八年皇帝,突然病重。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这样朱见深又重立为太子。

明宪宗,可能是童年悲惨,做了皇帝后,还真是位好皇帝,重用贤臣,发展经济,重农抑商,**上为于谦**,不计前嫌,又恢复了叔叔朱祁钰的景皇帝的称号。

明宪宗的年号是成化,在他执政期间,经济发展较快,军事实力得到了恢复,对外用兵,收复了河套地区,堪称文治武功卓著。

纵观成化一朝,**风气**,轻刑罚历史上有“成化中兴”之说,为“弘治中兴”打下了坚实基础,而明宪宗也不失为一代明君。

从明宪宗的施政方针来看,在他经营的二十三年里,他治下的老百姓日子算过的还可以,当时人口达到明朝之最,超过了七千万人口,从人口增长角度,也可以感受到老百姓日子过的是可以的,毕竟有钱粮才会生更多的孩子。

9.明孝宗朱佑樘

朱佑樘也是比较奇葩的皇帝,一生只有一个女人。明朝,很多皇帝都没活过40岁,很多人都归咎于皇帝**声色,但明孝宗就一个女人,还是英年早逝了,活了36岁就OVER了。

朱佑樘也是一位非常棒的皇帝,在位期间也是非常努力,任用贤臣,驱逐*佞,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朝政的**风气,他本人也是比较勤奋,算得上励精图治,这也是继“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后的又一个小**,史称为“弘治中兴”,这个时候的老百姓自然日子会好过些。

10.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又是一位非常有争议的明朝皇帝,史学家认为朱厚照是一位荒唐皇帝,但我认为朱厚照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一位皇帝。

在位十六年,对外抵御了外敌的入侵,对内限稳定了社会的发展。在位期间,虽然培养了“八虎”这样的*臣,但也出现了像王阳明这样的圣人,学士。

所以,我只能这样理解,明武宗时期,宦官只是用来**文臣的,出现王阳明这样的学士,更是说明了明武宗时期学术风气非常好,**环境是比较宽松的。

后来,有许多学者都认为,明武宗并不是庸君,而是很有才华的。他建立的“豹房”并不是*乐所用,而是明武宗为了集中皇权,对抗文臣,治理朝政的**、军事中心,后期演变成了内阁。

清朝史学界一直认为明武宗是荒*、暴戾、怪诞**,是无道昏君;但现代历史学家却不同意这些观点,认为明武宗并非是庸君,而是一位追求个性解放,追求**平等,且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的一位皇帝。

我还是比较信服近代历史学家的评价,所以我认为生活在明武宗时期的老百姓,日子是比较好过的。

11.明世宗朱厚熜(嘉靖)

明世宗朱厚熜,历史上又称为嘉靖帝。因为明武宗没有子嗣,朱厚熜作为血缘最近者,便“捡”到了这个皇位。

嘉靖帝前期还是做的很好,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抗倭寇,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一度被史学家称为“中兴”迹象,但是,皇权巩固好后,却发生了“壬寅宫变”,之后就变了一个人,从此迷上了炼丹,追求长生不老。所以,在嘉靖帝后期,明朝的国库就开始出现亏空,一直到明朝灭亡都存在这个问题。

所以,老百姓的日子不见得好过。

12.明穆宗朱载垕

这位皇帝在明朝历史上存在感并不强,因为父亲嘉靖帝命太长了,做了45年皇帝;而自己命又太短了,只做了6年皇帝;自己的儿子命又长,功绩又比自己的好。

所以,在父亲和儿子的光环下,明穆宗的存在感不强。

但是,总体来说,明穆宗执政6年,还是不错的,**比较清明,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文臣,为明神宗时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正是因为明穆宗比较温和,励志的性格,老百姓的日子应该是不错的,总不会过的太苦,民不聊生。

13.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也是明朝历史上的一颗“明星”,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总共在位时间48年。

他的人生可以以张居正的死亡作为分界线,张居正辅佐下,他是一位明君,勤于政务,让大明王朝得到空前的发展,老百姓的日子肯定好过;张居正死后,他变的穷奢极欲,横征暴敛,老百姓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军事上,他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协助朝鲜击败日本侵略,维护了大明王朝的尊严;但面对女真人的崛起,又一败涂地。

总体来说,在明神宗时期,老百姓的日子应该算过的还可以。

14.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做了三十九年太子,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好不容易等来梦寐以求的皇位,正想展翅高飞实现自己的**理想,结果却莫名其妙地死了。

所以,在位期间老百姓过的如何,作不出评价,毕竟时间太短了。

15.明熹宗朱由校

这时的明朝已经开始风雨飘摇了,起义军四起,北方又得面对女真人的崛起,国库亏空严重。朱由校没什么文化,因为父亲朱常洛不受爷爷明神宗待见,儿时的朱由校更喜欢木工活,技术一流。

但也迷行长生不老,服用“仙药”而死,死时才23岁。

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明熹宗时期,老百姓日子已经苦不堪言了,赋税繁重,开始出现民不聊生的局势。

16.明思宗朱由检

朱由检虽然是**之君,但历代历史学家并没把责任归咎在他身上,反而给予了明思宗不错的评价。

本该在明熹宗朱由校灭亡的明朝,在朱由检的力挽狂澜之下,又多延续了17年的寿命。

朱由检在位时,年号崇祯。此时的明朝已经病入膏亡了,已经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虽然崇祯皇帝勤俭,但依然无法改变社会趋势,最终在1644年,被李自成攻破北京,自己也在煤山自自缢身亡,宣告明朝灭亡。

作为末代皇帝,连自己的生活都保证不了,更谈不上能给老百姓好日子了。

综上,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应该是保证了百姓的生活稳定,明宣宗、明孝宗父子在朱棣永乐盛世的基础下,再次创造了“仁宣之治”,史学家也将这个时期比作唐朝的“贞观之治”,也能充分说明**上的清明,宽松,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即使后面也重现“中兴”时期,也不过参照“仁宣之治”的对比下出现的“中兴”。

所以,纵观明朝,老百姓过的最好的时期,应该就是明仁宗,明宣宗时期。

祖宗,明朝为何会有两个祖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这个问题关系到两方面,一方面是中国的庙号文化,另一方面就是明嘉靖年间的“大礼仪”事件。

1、庙号、谥号、年号

通常我们对古代皇帝有这么三种称呼:汉武帝、唐太宗、康熙皇帝。

其中“汉武帝”是以谥号称呼,因为刘彻驾崩后谥号为“武”,故称汉武帝;

“唐太宗”是以庙号称呼,李世民驾崩后入太庙的神位上写着“大唐太宗皇帝”,故称唐太宗;

“康熙”是以年号称呼,玄烨登基后,改元康熙,故称康熙皇帝。

为什么前后会有变化?

在两汉时期,正常皇帝都会有谥号,但是只有干得不错的皇帝才有庙号,比如说西汉时期,拥有庙号的皇帝只有汉高祖刘邦、汉太宗刘恒(汉文帝)、汉世宗刘彻(汉武帝)、汉中宗刘洵(汉宣帝)四位,所以称呼这段时间的皇帝基本上都用谥号。(PS:秦始皇认为庙号、谥号都是子议父、臣议君,属于大逆不道,所以废黜了,到汉朝恢复)

随着历史发展,逐渐所有的皇帝,包括一些昏君都恬不知耻地上庙号了,而原来一个字的谥号,也因为皇帝表功需要,变得很长很长,到了清朝,努尔哈赤的谥号长达26个字。

从唐朝以后,便以庙号称呼,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历史的转折就在这儿。

到了明清时期,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皇帝的一生只用一个年号,比如说朱元璋的年号只有洪武,朱棣的年号永乐等等,所以明朝属于年号和庙号混称,到了清朝,就直接用年号称呼了。

2、庙号文化

庙号有一个规定,那就是“开创称祖,守成称宗”,简单说就是开国皇帝称祖,后面的皇帝称宗!(追封远祖的庙号不包括在内)

所以说正常一个朝代只有一位“祖”,其他的都是“宗”,比如说宋朝,只有一个宋太祖,其他的都是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等等。

但是有规定就会有例外,部分朝代有两个甚至三个“祖”。

比如说汉朝,汉高祖刘邦,汉世祖刘秀,因为刘秀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汉朝,所以是开创之君。

比如说清朝,有三个“祖”,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顺治,清圣祖康熙,其中顺治是清朝入关第一位皇帝,相当于重造了清朝,称为“祖”勉强接受,但是康熙称“祖”就完全是后代厚颜**了,虽然康熙功绩颇大,但是这破坏了规矩。

明朝也有两个“祖”,即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其实朱棣原本的庙号是“明太宗”,但是到了嘉靖年间,嘉靖皇帝将其改成了“明成祖”,这是为何呢?

3、嘉靖年间的大礼仪事件

“大礼仪”事件是嘉靖早年轰轰烈烈的大事,它包括朱厚熜是以皇帝身份走正门还是以宗室身份走侧门进入北京城,朱厚熜的父亲兴献王能否追封为皇帝,能否请进太庙等等。

所谓的“大礼仪”事件,本质上是嘉靖和大臣们斗法。在朝臣们看来,嘉靖皇帝的皇位是他们赐予的,如果不是朝臣选择嘉靖,那么嘉靖就不可能入京当皇帝;而嘉靖则是通过“大礼仪”将自己的父亲追封为皇帝,以皇帝身份进入北京城,明明白白告诉大臣们,明武宗没有儿子,他那一脉已经绝嗣,而我朱厚熜继承皇位是上天为大明的选择,和你们这些大臣无关。

这样争来争去普通人感觉很没意义,其实**意义很大!如果朱厚熜是继承朱厚照的皇嗣继承皇位,那么就会出现几种情况,第一个就是杨廷和这类大臣就拥立之功,未来在朝堂上可以以此和嘉靖皇帝争权,第二点既然嘉靖是继承的朱厚照的皇位,那么朱厚照的**遗产朱厚熜也要接受(这一点很难懂,举个例子: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如果标榜是继承了清朝或者****,那么他们和列强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要一并继承,就像收购公司,不可能只收购资产而不承认债务,所以毛**选择了“另起炉灶”)

4、“大礼仪”事件促使“明太宗”成为“明成祖”

《周礼》之中有“天子七庙”的说法,后来改为“天子九庙”。

简单点说就是在太庙的主殿里只能供奉9位皇帝的神位,开国皇帝神位居中,其他皇帝神位以“左昭右穆”分列两侧。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通常都是300年上下,十数位皇帝,那太庙位置就不够,就要把某些皇帝的神位移出太庙,移入一侧祧庙,叫做入祧。

那么移谁的呢?首先开国皇帝的永远不能动,那么就是移与现任皇帝血缘关系最远的那一个!以明朝的实际例子来讲解:

嘉靖前面已经供奉到太庙的皇帝有:

明太祖朱元璋,明太宗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建文帝朱允炆、景泰帝朱祁钰未入太庙)

仔细数一数,一共是8位,还有1个空位,嘉靖皇帝将自己的父亲由“兴献王”封为“兴献帝”,迎入太庙,正好补足位置。

但是问题来了,将来嘉靖驾崩之后,就要移1位入祧,开国皇帝是万世不祧,所以只能将朱棣的神位移走。

朱棣是谁?赫赫威名的永乐大帝,如果不是他从建文帝手中抢走皇位,哪有后来的这些皇帝,包括朱厚熜他自己!一想到未来自己驾崩之后就要把朱棣的神位移出去,而且是因为自己硬把父亲的神位移入太庙才会造成朱棣的神位过早被移出,朱厚熜就“浑身哆嗦”,不敢到地下去见朱棣,永乐大帝的威名还是很管用的。

朱厚熜不愧是**第一高手,他想了一个办法,以朱棣的不世功劳为理由,将朱棣的庙号由“明太宗”改为“明成祖”,称祖之后就享受万世不祧的待遇,将来朱厚熜驾崩之后,移出太庙的将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神位。

这样就解决了朱厚熜的心病,还拔高了朱棣的地位,一举两得,手段不可谓不高明,所以最终明朝有两祖,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

因为篇幅有限,里面有些内容比如说庙号制定的规则,“大礼仪”事件,“左昭右穆”等等都没有细说,如果有兴趣可以关注我,看我以往文章,有详细解释,也期待与对历史感兴趣的你一起交流。

明代永历年间,当时是什么皇帝他继位多久

明昭宗(1623年—1662年)朱由榔是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是明神宗的孙子,明思宗的堂弟,父桂端王朱常瀛。在隆武被俘后,于当年十月初十日(一说十四日)称监国于肇庆。于清顺治三年(1646年)在肇庆正式即位,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永历帝倚仗张献忠建立的农民**大西之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在西南一带抵抗清朝,因此维持时间较长,一度甚至收复湖南等地。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永历**灭亡。永历帝****首都曼德勒,被**王莽达收留。后吴三桂攻入**,莽达之弟莽白乘机发动**,**其兄后继位。1661年8月12日,莽白发动咒水之难,杀尽永历帝侍从近卫,次年将永历帝献给吴三桂。永历十六年(1662年,清康熙元年)1月,永历帝在昆明遭绞死,终年39岁。死后庙号昭宗,谥号匡皇帝。清乾隆年间上谥号出皇帝。近人修南明书时上尊谥应天推道敏毅恭检**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庙号昭宗。

文章分享结束,明朝历任皇帝和明代永历年间,当时是什么皇帝他继位多久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5lady.cn/5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