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孝张皇后,古代张姓后妃

大家好,关于诚孝张皇后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古代张姓后妃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大明风华》中张皇后的原型是谁她是

大家好,关于诚孝张皇后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古代张姓后妃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大明风华》中张皇后的原型是谁她是个怎样的女人
  2. 古代张姓后妃
  3. 明朝第五个皇后是谁
  4. 明孝宗真的只有一个妻子他的张皇后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女子
  5. 明仁宗皇后

《大明风华》中张皇后的原型是谁她是个怎样的女人

《大明风华》中张皇后的原型是谁?她是个怎样的女人?

谢谢邀请者,史学长空为你解惑.明仁张皇后是出生农民家庭,其父为明朝指挥使张麒,在洪武年代就已去世。她把握了历史机遇,创造了不凡的业绩,是一位杰出的女**家。

张皇后是一位精明能干的贤后,只是很少有人关注她。大家谈到贤后,都把唐朝的长孙皇后,清朝的孝庄皇后,推到前台,而张皇后成了默默无闻的皇后。

明仁张皇后,经历五朝,辅佐三皇,**业绩卓越。重用贤臣,抑制宦臣,约束外戚参政。让皇位平稳更迭,巩固统治地位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明宣宗遗诏》记载:“大事白皇太后”。从明宣宗的遗诏中,充分的说明了张皇后的威望和才干是举朝公认的。

一、精明能干,处事周到得体

张皇后是在洪武十六年(1383年)被选入燕王朱棣王府;在永乐二十年,仁宗继位,册封为皇后。

张皇皇生性聪颖,善解人意,深得明成祖及仁孝皇后(徐皇后)的欢心。为朱高炽确立和稳固太子的地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是徐皇后所生,按照礼法,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可朱高炽忠厚柔弱,身体肥胖,不善骑射,不讨明成祖的喜欢。

可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煦,骁勇善战。在靖难之役中,屡建奇功,深得明成祖的喜爱。明成祖也多次承诺立朱高煦为太子。朱高煦自己也颇“以材武自负”,常常以“唐太宗自比”。仗着成祖对他的喜爱,搬弄事是,试图取太子而代之。

身为太子妃的张氏,一面宽慰丈夫朱高炽,一面不断取悦明成祖和徐皇后。缓解成祖对太子的怒气。在一次家宴中,张氏亲自进厨房给成祖与徐皇后温酒和炒几个家常菜。成祖对儿媳妇的作为甚似感动。成祖感动的说:“新妇贤,他日吾家事多赖也。”《明史纪事本末》有记载。

张氏利用翁媳的关系,凭借聪颖贤惠,曲意侍奉,赢得了成祖欢心。在稳定太子地位起到了他人无法代替的作用。

二、重用贤臣,抑制宦官和外戚势力

1.知人善用,重用“三杨”

1424年明仁宗继位后,体弱多病,张太后帮助丈夫朱高炽处理政务,“中外政事,莫不週知”,成为仁宗的得力助手。继位不到一年的仁宗而逝,由儿子朱瞻基继位。而明宣宗执政十一年,因病而去世。原本政息而休的张太后,只能扶助孙儿朱祁镇。

张皇后十分了解朝臣杨士奇、杨溥、杨荣等,由他们辅佐幼主朱祁镇。同时也制约他们,经常派人了解他们处理政事的情况。

正统初年,张太后明白明英宗年幼,无法行使职权,委任内阁,加重内阁的职权,充分发挥内阁的作用。让永乐时期建立的内阁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明史》记载:“朝廷大政,群臣白太后,太后悉令送内阁,俟杨士奇等议决然后行。”

张太后,重用贤臣,有始有终,三杨得到了重用,给了他们示展才华的地方,功成名就。张太后驾驭朝臣的能力及独具慧眼,为大明朝的朝局稳定起到了作用。

2.抑制宦官王振

仁宗时期和正统初年,张皇后对宫闱整肃,为明朝统治者一系列的富国安民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正统初年,司礼秉笔太监王振,为人狡猾,百般迎合英宗的喜好。很快得到了英宗朱祁镇的信任和倚赖。

王振依仗英宗的宠信,宦官的势力逐渐抬头,势必影响政局的力量。此时的张太后极为忧虑。

张太后得知王振藐视内阁大臣,还干扰内阁行使权力。对内阁大臣杨士奇等不放在眼里,自作主张,强加给内阁。此事传到张太后耳里。张太后对王振严厉警告:“再尔,必杀无赦。”

但张太后对王振只是起了抑制作用,而在1442年,张太后去世后,王振鼓动明英宗,发生了“土木之变”。不得不说,对宦官的抑制没有进行到底,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3.约束外戚参政

出身寒微的张太后,父亲张麒在仁宗即位前就去世了,被追封为彭城伯。张太后的两位哥哥张昶和张昇,在靖难之役中立下战功,张昶承袭彭城伯,张昇为左都督。

正统初年,张太后执掌明朝军政大权后,惟恐哥哥仗势妄行,为害朝政,特命令杨士奇起草了《太皇太后谕二兄书》告诫他们谨慎处事,不要干预朝政。

书中说:“吾起于寒微,叼蒙国恩,荣及祖宗,显受褒宠。诸史嗣膺重爵厚?,合门富贵,与功臣等。此皆列圣天地之赐也,顾岂常有汗马之劳哉?……尚其循礼度修恭俭,以率子孙家人,惮咸慎蹈,毋作武过……二兄自今惟朝朔望公朝,有政议悉勿预闻。”

正统六年张昇因病去世,临终前嘱咐家有,丧葬一切从简。礼部请求按规格来办理丧事。但张太后说:“葬欲速朽,毋违亡者志。”

张太后约束外戚参政,遵守祖制,防止外戚专权,祸及朝廷。为大明朝防止外戚专权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减轻赋税,推行休养生息,促进农业生产

为了大明朝的长治久安,张太后提倡减轻农民赋税,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促进农业生产。

宣德三年(1428年),张太后教导宣宗:“今天下无事,吾**得同此乐,皆天与祖宗之赐也。天下百姓皆天与祖宗之赤子。为人君但在保安百姓,使不至于饥寒,则吾**斯乐可永远矣。”

在宣德五年,张太后与宣宗一起祭祀仁宗陵墓。沿途百姓对宣宗的爱戴。看到此情景,张太后对宣宗说,只能减轻百姓的赋税,让百姓安居乐业,百姓富裕了,国家才会强大。

祭祀回归的途中,与百姓一起吃饭,让宣宗亲自体尝百姓的食物,对宣宗说:“举以与上(指宣宗)日:‘此农家食也,当知之”。张太后的用意是要宣宗体味百姓的甘苦,更好的实施与推进休养生息政策。

公元1435年,宣宗病逝,英宗即位后,为了减少财政开支,减轻百姓负担,随后实施了一系的措施。把宫中的乐工3800多人,释放回家耕种。同时释放服劳役人员17000多。一系列的作为,让正统初年的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四、遵守祖制,克守妇道,拒绝参政

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吸收前朝的经验教训,严禁后妃干政。并命儒臣朱升修撰《女诫》禁止后妃干政。按照祖法规定,张太后是不允许参与朝政事务的。但仁宗、宣宗、英宗的具体情况,给了她示展才华机会。

宣宗去世后,太子朱祁镇只有九岁,当时群臣请求张太后以太皇太后临朝摄政。而张皇后告诫朝臣:“毋坏祖宗法。”坚决不接受群臣的请求。认为历朝历代的后妃干政,会影响朝局不稳。她不贪图权位,拒绝了群臣要求她摄政的请求。在历代后妃中,张皇后能如此真是难得。

正统七年(1442年),张皇后崩逝,谥号”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葬于献陵。

史学长空说:

张皇后的作为,是历代皇后中,最具贤惠。从民间的普通女子登上至高的**舞台。而不贪图权位,真是难得。但作为女人,也是可怜命苦的人,中年丧夫,晚年丧子,一直都在为大明朝而努力的工作。到晚年还仍在教道孙儿朱祁镇。

在朝的皇位更迭中,她能让儿孙稳定的过渡,体现了的**手段和才能。重用贤臣,君臣有始有终。约束外戚参政,更为难得。知恩图报之人,极力维护大明的统治地位。

张太后恪守妇道,维护大明朝统治的利益,帮助丈夫、教道子孙勤于政事,对大明朝来说,她的贡献不亚于马皇后,甚至超过了明朝其他皇后,她是值得称赞的女**家。

文献参考:《明史》《明史纪事本末》

古代张姓后妃

天启元年(1621年),时年十五岁(虚岁)的张嫣,从全国初选的五千名**中,连过“八关”选出的第一**,同年四月被册立为皇后。[4]史载张嫣“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为中国古代五大艳后之一。[5]

在明代后期混乱的局势中,张嫣皇后始终清醒,经常对明熹宗正言匡谏。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张嫣怀孕时,遭客氏与魏忠贤陷害流产致不能生育。明熹宗病危时,客氏安排怀孕的宫女进入后宫,以冒充熹宗子嗣。张皇后说服了明熹宗将皇位传弟。朱由检登基后,为皇嫂张嫣上尊号曰“懿安皇后”。[6]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7]《明史》中记载,张嫣在寝宫中上吊**身亡,殉国明节。清世祖顺治元年,顺治帝命将张氏和明熹宗合葬于德陵。[8]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十六日,明安宗上懿安皇后谥曰“孝哀慈靖恭惠温贞偕天协圣悊皇后”。

明朝第五个皇后是谁

胡皇后胡善祥和孝恭孙皇后孙氏

恭让章皇后胡善祥(1402年5月20日-1443年12月5日),山东承宣布政司使兖州府济宁州(今山东省济宁市)人,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光禄卿胡荣第三女,女官胡善围之妹。

天性贞一,举止庄重,颇有贤名。永乐十五年(1417年),以贤为名,选为皇太孙(朱瞻基)正妃,洪熙年间,封为皇太子妃。

明宣宗即位后,册立为皇后。因只生下二位公主,在宣德三年(1428年),明宣宗以胡皇后无子多病为由,命其上表辞去皇后之位,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法师,得到张太后眷顾。

正统八年(1443年)十一月初五日,薨逝,谥号“静慈仙师”。天顺七年(1463年)闰七月,追谥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修陵寝,不附庙。

孝恭章皇后孙氏(1399年-1462年),山东省济南府邹平县(今山东省邹平市)人,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明英宗朱祁镇生母,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

孙皇后与明宣宗朱瞻基朝夕相处,感情很深。明宣宗即位之后,册封孙氏为贵妃。宣德三年(1428年),明宣宗废胡皇后,改立孙贵妃为皇后。

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驾崩,朱祁镇继位为帝,孙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孙太后采纳了兵部侍郎于谦等主战派的意见,让朱祁钰即位,是为景泰帝,化解了危机。

景泰八年(1457年),明英宗复位,孙太后上徽号曰“圣烈慈寿皇太后”。天顺六年(1462年)九月,孙太后崩逝。全谥为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葬于景陵。

明孝宗真的只有一个妻子他的张皇后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女子

仁宗诚孝皇后张氏,永城人。其父亲张麒因女儿而身贵,被追封为彭城伯,载入《外戚传》。洪武二***(1395),张氏被册封为燕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被封为皇太子妃。仁宗即位,她被封为皇后。宣宗即位,她被尊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她被尊为太皇太后。

张皇后开始是太子妃。她严守妇道,甚得成祖及仁孝皇后喜欢。太子多次被汉、赵二王所离间,又因身体肥硕不能骑射,成祖为此十分生气,大减太子的宫膳,且多次要另立太子,最后都因为张皇后从中**的缘故才没有废掉太子。等到被立为皇后,对朝中内外政事,她莫不周知。

宣德初年(1426),军国大事多受命于皇太后,听从她的裁决。当时海内安宁祥泰,宣宗对皇太后入奉起居,出奉游宴,四方有所进献,即便是微小物品,也一定要先奉送给皇太后。两宫慈孝天下皆知。三年,皇太后出游西苑,皇后皇妃在旁侍候,宣宗也亲自扶着车陪皇太后登万岁山,并且奉酒拜寿,又过了一年后,皇太后前往长、献二陵拜谒,献诗颁德。宣宗亲自配带弓箭,骑马在前引导,到达河桥时,又下马扶车。京畿百姓都夹道拜观,陵旁老幼也欢呼拜迎。见此情景,皇太后回过头来对宣宗说道:“百姓拥戴君主,是因为君主能使他们安居乐业,皇帝应当将此牢记在心。”在返回途中,经过农家,皇太后召来农家老妇询问一些生活及农活方面的事,并且赐与钱币。有的农家献上蔬菜酒浆等东西,皇太后便取来赐给宣宗,还说:“这是农家的口味啊。”随行大臣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到行殿请求谒见,皇太后对他们加以慰劳,并说:“你们是先朝旧人,要尽力辅助嗣君。”此后的一天,宣宗对杨士奇说:“皇太后拜谒二陵回来后,说起你们的办事能力时非常熟悉。她说,张辅虽是一名武臣,却通晓大义。蹇义忠厚小心,但办事优柔寡断。你呢,非常正直,说起话来直言不讳,先帝有时很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听从你的建议,得以不做错事。还有三件事,当时先帝后悔没有听从你的意见。”皇太后对外戚很严格,其弟张升为人淳厚谨慎,但皇太后仍不许他参加商议国家大事。

宣宗驾崩时,英宗才九岁,宫中讹传将立襄王为皇帝。皇太后马上召集诸大臣到乾清宫,指着太子哭道:“这就是新天子啊!”群臣高呼万岁,流言才得以平息。大臣请求皇太后垂帘听政,太后说:“不要破坏祖宗之法。只须将一切不急的事务全部废止,时时勉励皇帝向前人学习,并委任得力的辅佐大臣就可以了。”因此,王振虽受英宗之宠,皇太后在世时却不敢独揽大权。

正统七年(1442)十月,皇太后去世。当她病重时,召杨士奇、杨溥入宫,命宦官询问国家还有什么大事没有办。杨士奇提出了三件事,其一,建庶人虽死,但应当编修实录。其二,太宗曾下诏凡收藏方孝孺诸臣遗书者死,这条禁令应当解除。第三件事还未来得及上奏,皇太后就已经去世了。皇太后遗诏勉励大臣辅助皇帝实行仁政,语气十分诚恳淳厚。英宗为她上尊谥号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与仁宗合葬于献陵,附祭于太庙。

明仁宗皇后

明仁宗诚孝张皇后(?-1442年11月20日),名不详,永城(今河南永城高庄镇张大厂村)人,指挥使张麒之女,明仁宗朱高炽元配,明宣宗朱瞻基之母,明英宗朱祁镇之祖母。

洪武二***(1395年)封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进封皇太子妃。明仁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由于英宗年幼,张皇后便成为实际上的摄政。她信用“三杨”、张辅、胡濙等五大臣辅政,使正统初年的朝政相对清明。

正统七年(1442年),崩逝,谥号“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葬于献陵。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5lady.cn/48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