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厂和东厂的区别,东厂和西厂的区别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西厂和东厂的区别这个问题,东厂和西厂的区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历史上的东厂和西厂有什么区别厂卫制度是明朝特有的一种制度,其中“卫”指的便是锦衣卫,而“厂”除了东厂和西厂外,其实还有个曾短暂存在的内厂。其实东厂、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西厂和东厂的区别这个问题,东厂和西厂的区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上的东厂和西厂有什么区别

厂卫制度是明朝特有的一种制度,其中“卫”指的便是锦衣卫,而“厂”除了东厂和西厂外,其实还有个曾短暂存在的内厂。其实东厂、西厂和内厂的主要职责都是侦缉、逮捕和审案,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权力的大小,有意思的是,三者存在时间越短,则权力越大。

东厂:存在时间较长,主要负责朝中百官的侦缉

明成祖继位之后,由于担心朱允炆残余势力的存在,以及民间对于永乐**合法性的质疑,朱棣先是重建了锦衣卫,但因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联系使用起来并不方便,因而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

永乐***(1420年),明成祖朱棣为了**反对力量,决定设立“东辑事厂”,简称东厂。因曾有一些宦官在靖难期间立下大功,且宦官由于身处皇宫,联系起来更加方便,于是朱棣任命宠信的太监担任东厂首领。

正如东辑事厂这个名字,东厂最初的主要职权就是侦缉,负责监视朝廷各级官员和民间动态,更多倾向于朝廷百官(锦衣卫负责民间),并直接向皇帝汇报。对于地位较低的**反派,东厂可以直接予以逮捕,不过最初的东厂只负责侦缉和抓人,并没有审讯的权力,他们抓到嫌疑人后需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明末时期,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

东厂的侦缉范围极广,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都要派人听审,且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厂人员坐班,从而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因东厂有监视锦衣卫的权力,故而建立之初职权便在锦衣卫之上。

与存在时间较短的西厂和内厂来说,东厂的存在时间极长,从明成祖永乐***(1420年)建立,直到明朝灭亡,存在时间长达两百多年。

西厂:存在时间较短,权力远超东厂

成化十二年(1476年),先是京城内出现了“妖狐夜出”的神秘案件,紧接着又出了妖道李子龙深入内宫,意图“弑君”的事件。成化帝朱见深见朝廷内外凶险异常,为了避免此事的再次发生,于是便十分想要了解宫内外的臣民动向,因而决议成立新的情报情报部门。

在成化帝朱见深的授意下,大太监汪直从锦衣卫中挑选人员伪装成百姓,深入民间侦查,汪直趁机捕风捉影,令成化帝看到了效果,不过由于侦缉范围较小,于是便在成化十三年(1477年),以汪直为提督成立了新的内廷机构,西辑事厂,简称西厂。汪直再度从锦衣卫中大量选拔人员,势力迅速超过了东厂。

不过,由于汪直胡作非为,大肆制造冤案,仅仅五个月便弄的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于是在同年五月将西厂撤销。然而,解散西厂后的宪宗总觉得没有安全感,于是一个月后便又再度重开西厂,后因汪直在权力角逐中失败而再度撤销,不过宪宗孙子正德帝继位后,因宠信太监刘瑾而再度重开西厂,直到五年后被彻底撤销。

相较于东厂,西厂的人员多了一倍,侦缉范围极大,上自王府下至边镇,到处都有西厂的侦缉校尉;上至官员动向下至民间琐事,没有不在西厂侦查范围之内。而且,西厂可以随意逮捕朝中大臣,并不用向皇帝奏请,这也是西厂制造大量冤案的原因所在。相较于东厂来说,西厂虽然存在时间较短,但权力却远在东厂之上。

内厂:存在时间最短,但权力最大

正如前文所说,厂卫之中存在时间越短,权力越大。内厂作为厂卫之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一个,权力也是最大的一个,因而危害也是最为严重的。

《明史·武宗纪》有载“(正德三年)八月辛巳,立内厂,刘瑾领之”。关于内厂的设立,其实比较有意思。明武宗朱厚照继位后,东厂和西厂提督乃是同为京城“八虎”之二的丘聚和谷大用,但由于大太监刘瑾最为受宠,因而东厂、西厂实际都受刘瑾指挥。

不过,虽然西厂和东厂同属刘瑾指挥,但两者之间的斗争却极为激烈,面对这一情况,刘瑾于是自建了一个内行厂,由其本人直接统领,职能虽然与东、西厂一样,但侦缉范围却更大,而且直接对东厂、西厂和锦衣卫进行管理和监督。

正德五年(1510年)四月,都御史杨一清利用张永与刘瑾之间的矛盾,与张永合谋告发刘瑾,在大学士李东阳的帮助下,刘瑾最终被凌迟处死,西厂和内厂随之裁撤。内行厂虽然仅存在五年,但危害却极为严重,《明史·刑法志》有载“得颛刑杀,擅作威福,贼杀良”。

综上所述,作为明朝的四大特务机关,东厂有监督锦衣卫的职权,而西厂则有监督东厂和锦衣卫的职权,内行厂更是有监督西厂、东厂、锦衣卫的职权,可以说越是存在时间段,其权力越大。

东厂和西厂的区别

区别:权力的不同,创建的时间不同。

东厂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西厂的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

东厂创建时间为1420年,西厂创建时间为1477年。东厂创建时间早于西厂。

扩展资料:

锦衣卫

朱元璋的大明朝设立的锦衣卫守卫着皇家禁地,锦衣卫拥有着比较特殊的地位,是由皇帝直接管辖处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件。

东厂

东厂的建立者朱棣在夺取江山后,觉得皇家守卫和情报机构还不够完善,于是创建了东厂。东厂的厂主由太监兼任,可以很好的主持大局,皇上是幕后主使,后来的东厂地位超过锦衣卫,就连锦衣卫的统领将军见了都要行礼。

西厂

西厂的创建很偶然也很短暂,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被锦衣卫全部消灭瓦解,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东厂和西厂是什么关系

东厂,官署名。

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机关。

明成祖于永乐***(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

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地点位于京师(今北京)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

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东厂现为刑侦总队办公地..西厂即明朝官署名。

即西缉事厂。

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

后因遭反对,**撤销。

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正德元年(1506)复置,刘瑾被诛后,即废去。

明朝时期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

1、西厂和东厂的成员都是由锦衣卫中选***。

2、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3、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是明代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这三个司法机关以外设置的直接听命于皇帝,执掌“诏狱”的****。

4、东厂、西厂与锦衣卫共同点是监视、侦查、**官吏的不法行为,即“巡查缉捕”。

区别:

1、权利大小不同:锦衣卫本与东厂平级,后期发展成上下级;西厂在明朝历史上只短期存在过,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所以,三者同时存在的时期,权利大小:西厂>东厂>锦衣卫。

2、组**员不同:锦衣卫的首领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很少由太监担任,属于外臣。而东厂、西厂的首领是宦官,即内臣。

3、设立时间不同:明成祖于永乐***(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

明朝时期的东厂和西厂哪个厉害

论历史程度,西厂比不过东厂,但要是论到实力,西厂远远超过东厂,但这种超过是在于人的身上,而不是在于“厂”的身上。

东厂创建于永乐***,在当时已经有另一个特务部门的存在,这个特务部门就是锦衣卫。

既然如此,为什么朱棣还要特意又设立一个特步部门呢?如果需要特务的话,扩充锦衣卫不就行了吗?

锦衣卫大部分都是良民,如果要成为锦衣卫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三代以上家世清白,倘若有一代人出现偷鸡摸狗之辈,或者地痞**之辈,都不能够加入锦衣卫。

由于锦衣卫的身份摆在那里,大臣对锦衣卫也不鄙视,也不排挤,因此大部分大臣都与锦衣卫有着密切的联系。

朱棣是通过**继位,虽然整天说自己是马皇后的儿子,有资格继承皇位,从未承认过自己是**,一直坚称自己是清君侧,但是心里却是虚的。

生怕哪一个大臣不知道抽了哪根筋,要为朱允炆**,对他图谋不轨。

因此急需再增加一个特务部门。那这个特务部门由谁来管呢?就由太监来管。

对于朱棣而言,太监比大臣更加值得信任。

他之所以敢在靖难期间孤注一掷,率领大军直冲南京,就是因为有太监给他通风报信,说南京防守薄弱,而且在这期间还有太监源源不断的从南京跑出来投奔他。

有的人可能好奇,太监为什么对朱棣这么有好感,这主要是由于他早就预谋**,而太监作为皇帝的贴身奴仆,时时刻刻都能够知道皇帝在干什么。

为了获取皇宫的机要信息,他每次在皇宫里看到太监都会大把大把的给钱。

太监在朱元璋统治时期,朱允炆统治时期,地位不是一般的低下。

朱元璋明令禁止太监不得干政,朱允炆延续了朱元璋的做法,太监稍微有一点错,就直接打大板,敢谈论政事直接赶出宫,以至于太监每次与大臣碰面话都不敢说。

“过诸大臣前一揖,不启口而退”——《明史·宦官传》

要知道太监已经没有了证明自己是男人的东西,一旦被赶出宫,迎接的一定是无尽的嘲讽,无尽的歧视。

说句难听的,连条狗都不如。

对于太监而言,朱棣就是救世主,不帮助他**朱允炆的统治才怪。

自从天下轮到朱棣统治,太监算是彻底?了身,就连个别大臣都要看他们的脸色,因为他们已经成为了皇帝最亲近的耳目。

不但负责监视各地的将领,有的时候还担任起出使这样重大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郑和。

由于东厂的存在,他们甚至监视起了百官,六部的文件他们想看就看,朝廷的案子他们想查就查,在朝廷工作的工作人员,他们想盯哪一个就盯哪里。

他们的工作范围不仅仅是在朝廷之内,朝廷之外也是他们的工作范围。

总而言之,除皇帝之外的所有人,他们都能监视,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街头乞丐。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东厂全部都是太监,但实际上作为东厂二把手的掌刑千户、理刑千户,都是从锦衣卫中挑选出来的。

而作为主要负责调查、抓人的番子也是从锦衣卫中挑选出来的。

掌班、领班、司房等多个办事机构,以及负责管理番子的役长,虽然不是从锦衣卫中调整出来的,但基本上都是正常人。

个别不正常的都是东厂的首领提督太监特意安插。关于东厂的太监数量,用手指都能数得出来。

朱棣设立东厂除了查觉一切**分子之外,还有着另一层含义。

这一层含义就是制衡锦衣卫。

锦衣卫虽然是负责仪仗,也负责护卫,但从始至终本质工作都是监视百官,有哪个官员不怕锦衣卫?

如果得罪了锦衣卫,锦衣卫偷偷在你家放一点不该放的东西,或者跟皇帝说一些不该说的话,那么你的前途就得堪忧。

大臣怕锦衣卫,锦衣卫肯定会膨胀,其中最膨胀的当属锦衣卫的首领锦衣卫指挥使。永乐年间最出名的锦衣卫指挥使叫作纪纲。

他猖狂到了什么程度呢?就连朱棣挑选妃子他都要先挑,而大臣们对此敢怒不敢言。要是长此以往,那还得了,朝廷岂不是锦衣卫指挥使说了算。

有了东厂的存在,就能够起到制衡锦衣卫的作用,因为东厂监视的人中就包括锦衣卫,时不时的就上演特务抓特务的一幕,纪纲的倒台也与东厂有关。

“内侍仇纲者发其罪”——《明史·纪纲传》

设立之初,东厂并没有专门属于自己的监狱,抓到的人都是交给锦衣卫审讯,如果抓的是锦衣卫,就关到别的地方审讯。

后来为了工作的开展顺利,东厂也设立了自己的监狱,分别有两座,一座负责关押要犯,另一处负责关押罪犯。

原本东厂提督太监就高于锦衣卫指挥使,毕竟东厂监视着锦衣卫。

再加上东厂提督太监是太监相比于锦衣卫指挥使有着身体上的优越条件,虽然这种优越条件并不光彩,但是却给东厂提督太监提供了先机。

锦衣卫指挥使与东厂提督太监虽然一样都是直接向皇帝负责,但是却有着一个本质上的区别。

锦衣卫指挥使大部分向皇帝报告的事情都是写在文书上,再由他人上交到皇帝的手中。

而由于东厂提督太监是太监,能够畅通无阻的出入皇宫,报告事情相比于锦衣卫指挥使方便上许多,要么用嘴说,要么直接交。

因此终明一代,大部分时间东厂通常都压锦衣卫一头,甚至个别时期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提督太监都要下跪磕头。

“以故事无大小,天子皆得闻之”——《明史·刑法志》

东厂怎么想都没有想到,在成化十三年竟然跳出来一个叫作汪直的太监抢生意,还试图砸掉东厂这个招牌。

汪直也算得上是一个有志的太监,不到三十岁就混上了御马监太监这个位置。

御马监太监虽然听起来像是管马的,但实际上管的却是兵权。

如果要给太监排一个名,汪直能够排在第四,但是他却想更进两步,排在第二。

之所以是第二,不是第三,也不是第一,是因为第三是南京镇守太监,如果当第三的话,那就得远离朝廷,也就代表着远离**中心。

第一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资历太深不敢。只有第二的东厂提督太监尚铭最好下手,也最容易下手。

想要替代尚铭,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向明宪宗证明自己的实力不输尚铭。

虽然汪直不是东厂的太监,但是却干起了东厂的活。他收买了给东厂提供情报的社会各界人士,还在京城内外都安排上自己的耳目,只为打探消息。

一时间,明宪宗源源不断的收到宫外的各种有用消息,对于汪直的工作能力他很是满意,但是却不同意汪直担任东厂提督太监。

尚铭能够坐到东厂提督太监这个位置上,也不是吃素的,只要搜罗到各种奇珍异宝,第一时间要送的地方就是皇宫。

无论是皇帝,还是太监,又或者后宫的妃嫔,都接受过他的好处,这样一个人,汪直肯定是搬不动的。

尚铭有尚铭的背景,汪直也有汪直的背景,要不然他不可能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

汪直的背景是万贵妃,万贵妃是明宪宗一辈子最宠爱的妃子,自从万贵妃去世,明宪宗茶不思,饭不香,仅仅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也紧随而去。

在万贵妃去世的时候,明宪宗曾经说过一句足以证明他们之间的爱情的话,那就是:“万贵妃走了,我也该走了。”

有着万贵妃撑腰的汪直,虽然替代尚铭的计划落空,但是他却想出了另一个计划,那就是开办一个与东厂对立的厂。这一个计划得到明宪宗认同。

成化十三年,汪直在西安门照搬东厂的一套工作班子,设立起西厂。

东厂在东安门,西厂在西安门,无论是从地点,还是名字上,都可以看出西厂自从设立的那天起,就是东厂的敌人。

明宪宗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认同注直设立西厂,除了万贵妃的因素之外,这其中还有着一定的背景。

当时京城到处都是有妖狐出现的传闻,再加上成化十二年妖人李子龙与太监韦舍勾结偷偷潜入大内一事,明宪宗对锦衣卫、东厂的工作能力产生了怀疑,因此才有了汪直出头的机会。

西厂虽然设立,但是影响力却远远不如东厂,无论是百姓,还是大臣,都一致只认东厂,这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人家东厂的品牌历史放在哪里,大部分人都会认古老的品牌,而不是认新兴的品牌,谁知道这个品牌的东西靠不靠谱。

如果顺其自然,西厂一定会完蛋,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但要是不顺其自然,那有什么办法才能够解决问题?

汪直还真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想了出来,那就是树威,既然你们不信我,那我就整到你们信我为止。

明朝是法制社会,杀一个百姓都要报告到皇帝那里,要想抓人,也必须要有证明,无论是锦衣卫,还是东厂,都得需要。

可是汪直却无视了证明这一说法,在京城里胡乱抓人,抓的**部分都是官员,其中不缺乏各部的工作人员,就连太监中的第三号人物南京镇守太监覃立鹏也不放过。

“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明史·商辂传》

汪直做了这么多,只为证明一点,东厂不能做的事情,他西厂能做,东厂不能抓的人,他西厂敢抓。

经过汪直的一番操作,原本地位远远不及东厂的西厂,地位一下子就变得远超东厂,东厂变得空无一人,西厂变得门庭若市。

如果照此下去,汪直再加一把劲,说不定就能够直接将东厂消除在明朝的历史中,但是他却犯了一个他前辈王振犯过的错误,有一个横刀立马的梦想。

好好的西厂提督太监不做,偏偏要跑去边境折腾,为了迫使明朝与蒙古开战,故意挑起边衅,专门挑落单的蒙古人下手。

俗话说,孰可*,孰不可*,一次的话可以*,但是一而再,再而三,谁都*不了。

自从汪直去边境以来,边境就不断的传来各种关于战争的消息。

明宪宗原本就是一个懒人,对他而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干脆没事。可现如今眼看着就要打一场大仗。

他怎么想都想不明白,原本平安无事的边境,为什么突然间就变得不安?

关键时刻尚铭站出来为明宪宗解惑。

在西厂压着东厂的这些年里,尚铭之所以没有动作,是因为他明白当时的汪直正红,要是敢对他下手,说不定死的是自己。

所以一直在暗地里注意着汪直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收集汪直的犯罪证据。

汪直在边境所做的事情,他都带有证据的一笔一笔的记下来。

由于汪直的种种行为太过于突出,在此之前就有大臣上书,如果继续重用汪直,国家极有可能大乱。

明宪宗当时还反驳那位上书的大臣,重用一个太监,国家绝对不会大乱。

“用一内监,何至危乱天下”——《明实录》

现如今看来,那位大臣的话即将要印验。这位大臣并不是别人,就是明朝唯一一个连中三元的内阁首辅商辂。

眼看着大错即将铸成,明宪宗也意识到了错误,直接就将汪直留在了边境,不准他回来,叫他什么时候把边境平定了再回来。

大臣们都意识到汪直已经失宠,纷纷上书痛打落水狗。

不出意外,成化十七年,西厂关门,而作为开创西厂的西厂提督太监汪直则被发配到南京,当起了干杂活的太监,可以说是直接一踩到底。

汪直的命运与西厂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兴旺,西厂兴旺,他落魄,西厂也落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西厂之后,虽然还出现过一个内行厂,但是却仅仅不到十年的时间也关门,毕竟东厂的底蕴放在那里,要想拔掉东厂,绝无可能。

东厂出现了那么多年,从未出现什么问题,就足以说明它是一个合理的存在。要是没有了它,谁知道会出现什么事情。

首先危害到的就是皇权,没有了东厂,就会有一大批人得到释放,谁知道这些人会干出什么事情。

东厂和镇抚司有什么区别

东厂,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机关。首领一般由太监担任。

镇抚司隶属于锦衣卫。明朝锦衣卫的全称是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本属京卫之一。后因赋予缉察、刑狱之权、使其体势日益显赫。再加上其属有镇抚司,掌理诏狱,即奉皇帝之命查处的案件,或奉皇帝诏令逮捕关押犯人的监狱。无所不用其极、文武百官闻之丧胆。史称特务衙门。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5lady.cn/56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