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水战 鄱阳湖的几次战役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鄱阳湖水战和鄱阳湖的几次战役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鄱阳湖水战以及鄱阳湖的几次战役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朱元璋鄱阳湖大战,陈友谅为啥死磕洪都洪都就是今天的南昌,陈友谅之所以没有从武昌直接进攻应天,而是选择是进攻洪都,其实是有着重要的原因。我们可以先看一看南昌的位置:注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鄱阳湖水战和鄱阳湖的几次战役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鄱阳湖水战以及鄱阳湖的几次战役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朱元璋鄱阳湖大战,陈友谅为啥死磕洪都

洪都就是今天的南昌,陈友谅之所以没有从武昌直接进攻应天,而是选择是进攻洪都,其实是有着重要的原因。

我们可以先看一看南昌的位置:

注释:

武昌为陈友谅的大本营

应天为朱元璋的大本营

江州位于鄱阳湖湖口

洪都位于鄱阳湖以南(现在的江西南昌)

因为洪都这个地方无论在谁的手中都极为致命,尤其朱元璋在夺取洪都之后,几乎掐住了陈友谅的咽喉。陈友谅想要从武昌顺江而下,可是洪都怎么办?

洪都城最为致命的一点是会切断陈友谅顺江而下的后路,这也是为什么在鄱阳湖之战前夕,陈友谅死磕洪都,而不是直接带领大军攻打应天。

鄱阳湖大战的根本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鄱阳湖大战之前,九江、洪都(当时叫做龙兴,洪都为朱元璋占领之后改名)以及赣南的大片领土都为陈友谅的领土。

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虽然是在洪都,可是在长江沿岸上的安庆、江州、武昌的等地其实都在交锋。至正十七年九月,陈友谅夺下军政大权,开始了自己的王霸之路。陈友谅为了尽快在长江沿线上布置防御点,出兵成功的攻占了池州。陈友谅的悍然出兵触动了朱元璋敏感的神经,池州为长江沿线上的一个重要的防御点,如果陈友谅占据池州之后,再伺机攻占安庆、太平,就可以直驱应天(南京),威胁到朱元璋的根基。十月初,朱元璋下令让常遇春带领水师从铜陵出发,抢夺陈友谅所攻占的池州。长江沿岸上的两大雄主也因为池州战的交锋,正是揭开了鄱阳湖之战的序幕。常遇春率领水师在攻城至傍晚,终于攻下来池州,这个时候陈友谅亲自率领一百多艘战舰前来夺回池州,可是被常遇春大败,退回了江州。至正十八年正月初,养精蓄锐两个月的陈友谅再一次出兵池州,成功攻占了这里。接下来陈友谅带领大军开始了极度疯狂的扩张之路,龙兴、瑞州、抚州、临江、吉安、赣州尽数对于陈友谅之手,整个龙兴以南的众多城池几乎全被陈友谅所吞噬。

而此时的朱元璋也在忙着在应天南部的婺州抢夺地盘,他们两个人一个人在抢夺赣南地盘,一个在抢夺浙南地盘,可是说是非常的默契。

至正十九年三月,双方势力日益壮大,开始了真正的霸主争锋局面。陈友谅开始兵分两路进军:赵普胜从池州进攻太平陈友德从信州进攻衙州徐达奉命迎敌,不仅打退了赵普胜的进攻,还将之前丢失的池州夺了回来。双方箭弩拔张的态势,势必要大战一番。池州丢失,陈友谅再一次带领舟师前来抢夺,常遇春料到陈友谅会前来抢夺池州,遂决定在九华山设下伏兵,同时将城中的主力军队全部撤了出来。陈友谅攻城之际,常遇春带领伏兵从九华山突然杀了出来,陈友谅损兵一万有余,退回了江州。至正二十年五月,越过池州、拿下太平,带领舟师进军到采石矶,同时在采石矶的五通庙登基称帝。陈友谅的越城侵逼,让应天城内的朱元璋大为惊愕,他万万没有想到陈友谅的舟师如此之强悍。为了能够死死的守卫应天城,朱元璋决定让康茂才引诱陈友谅弃舟师上岸在江东桥会合,以此避开陈友谅强大的水师,同时开始分设伏兵,以待陈友谅:常遇春、冯国胜带领五万大军埋伏于石灰山徐达带领驻守在城门南侧杨璟驻守在大胜港张德胜、朱虎带领水师驻守龙江关朱元璋则亲自统帅大军驻守狮子山朱元璋的层层设防,也意味着陈友谅的的进军的确给与朱元璋带来了极大的震动。等到陈友谅带领大军抵达江东桥之后,发现有诈,准备引兵撤退,此时朱元璋下令伏兵全部出击。徐达、杨璟、常遇春、冯国胜、张德胜等人纷纷冲杀出来,陈友谅因此大败而归,退回了江州。

至正二十一年八月,朱元璋下令徐达、常遇春带领水师先行逆江而上,主动出击攻打安庆。安庆城久攻不下,刘基力主朱元璋直接绕过安庆,出其不意的直接攻打陈友谅的老巢江州。陈友谅万万没有想到朱元璋竟然绕行安庆,直驱江州,毫无准备的他被朱元璋打得大败,逃到了武昌。

朱元璋趁势拿下江西的大多城池,只剩下了江西重镇龙兴,幸运的是龙兴城守将在陈友谅失败后就献城投降,朱元璋下令将龙兴改为洪都,下令李文忠、邓愈引兵驻守。至正二十二年十月,张士诚下令让张士信、吕珍带领十万大军围攻安丰,陈友谅带领六十万舟师围攻洪都。安丰为韩林儿、刘福通的根据地,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在长江两岸发展的如题中天,正是因为北面以刘福通为首的起义势力替他死死的挡下了元军南下的通道。至正二十三年三月,朱元璋带领徐达、常遇春引兵救援安丰。可是安丰城已经被张士信、吕珍攻下,朱元璋下令重新夺回了安丰城,救出了韩林儿、刘福通,将其安置在了滁州。而后,朱元璋引兵回到了应天,留下徐达带领攻打庐州。可是恰恰此时陈友谅围攻洪都日久,思忖良久的朱元璋决定将徐达、常遇春调回应天,一起援救洪都。四月二十七日,陈友谅开始疯狂的攻城计划,但是直到六月十四日依旧无法攻下洪都。陈友谅被困在洪都城外,时日颇多,必然要受到粮草的制约。七月六日,朱元璋带领徐达、常遇春、廖永忠、俞通海、冯国胜、刘基携二十万水师前来援救洪都。七月十六日,抵达鄱阳湖湖口的朱元璋没有匆忙和陈友谅交战,而是下令封死了鄱阳湖的出口:一路伏兵驻军于泾江口一路伏兵驻军于南湖口另一路伏兵驻军于武阳渡朱元璋设防细节图:

1-鄱阳湖湖口鸟瞰视图

2-鄱阳湖湖口平面视图(红色为设伏点)

朱元璋安设三股伏兵就是要彻底封死陈友谅的南北退路。

陈友谅听闻朱元璋带领水师救援,遂下令解除对于洪都城的围攻,转而携舟师进入了鄱阳湖。七月十九日,双方在湖中康郎山展开大战,双方厮杀一番,互有胜负。七月二十日,朱元璋号令大军继续和陈友谅交战,可是此时的陈友谅将战船铁索连舟,全部链接成了一片,朱元璋完全无法找到进攻的突破点。适时,部将郭兴主张用火攻,同时在船上增设草兵,放置火药,穿着士兵服饰迷惑陈友谅,这些船只均由敢死队开船冲撞陈友谅的大船,这些人在接近船只的时候点燃火药,一时间陈友谅这些联结起来的战船尽数被大火焚烧,死伤惨重。此时的鄱阳湖,湖水泛红,浮尸布满湖中。七月二十四日,朱元璋携水师进攻陈友谅,陈友谅再次大败。

七月二十六日,眼看大势已去的陈友谅想要从湖口逃回武昌。

为此,陈友谅率领一百多艘战船想要冲出鄱阳湖湖口,可是舟师行军至南湖口的时候遇到了朱元璋的伏兵,陈友谅强行冲破防御,眼看着就要从泾江口渡江而逃。

泾江口的伏兵又冲杀出来,陈友谅被流矢射杀而亡。最后想说的是:鄱阳湖大战的胜利,离不开朱元璋的身先士卒,将士们的浴血奋战。

古代水上十大战争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白江口之战,崖山海战,鄱阳湖水战,抗日援朝,郑成功收复台湾

长江和鄱阳湖之间的关系

鄱阳湖是长江下游的天然屏障。

长江中下游流域,以不足30%的长江总长度,涵养了接近45%的流域面积。再加上地形以平原为主,整体的海拔高差小,再没有条件设置像三峡一样的水利工程,只要有一个地方的水位报警就意味着中下游全线都需要警惕。

在这不到2000千米的长江中下游沿线,只有三个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的存在就格外重要。这三个自然形成的湖泊,就是三个天然大水库,对调节长江水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从本身的特性上,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季节性非常突出,高水位(20米)时的面积为4125平方公里以上,但低水位(12米)时仅500平方公里。如果按照容积来计算,最大和最小之间的差距能容纳250亿立方米的水。

从地理上看,地处江西北部的鄱阳湖,比起同样体量的洞庭湖,位置上更接近长江下游。再加上太湖虽然位置比鄱阳湖更偏东,但距离长江干流比较远,面积也小一些,因此鄱阳湖几乎成了下游流域的最后一道屏障。当流域全线降雨量都很突出的时候,鄱阳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另外,对于洞庭湖和鄱阳湖之间的长江干流,很容易出现“上有洞庭湖洪水下泄,下有鄱阳湖顶托”的情况,导致水位居高不下,这里的防汛抗洪就成了重中之重。

鄱阳湖不仅面临着与长江干流之间的吞吐交换,也承载着江西省内部的五大河流——赣江、修河、信江、饶河、抚河的水量汇聚。江西的地形又是东、西、南三面环山,可以说鄱阳湖是整合了江西的水量,并与长江相连,因此它的水位也和江西本地的水系息息相关。

从2020年6月后半月到7月前半月的降水实况来看,江西中北部的降水量普遍超过400毫米,本地降水充沛。同时,在整个长江中下游的持续降水中,能向下游流域转移,并直接影响到鄱阳湖的水量,要明显多于影响到洞庭湖的降水量,鄱阳湖持续“超警”,这个现象也就显得尤其重要。

鄱阳湖大战朱元璋几岁

鄱阳湖大战朱元璋36岁

(1363年)七月,在朱元璋统一江南之战中,朱元璋率军在鄱阳湖(今江西鄱阳湖)击败陈友谅军的一场著名水战。这场战役,是朱元璋当皇帝、建大明最为关键的一场恶战。此战的地位,在今天我们看来,可以同“三国周郎赤壁”的赤壁之战划等号。赤壁的熊熊战火,彻底搅醒了阿瞒一统江山的黄粱美梦;同样,在烟波浩淼的鄱阳湖上,敌手陈友谅和朱元璋双方共出动总兵力达八十万人,进行了一番生死较量的决战,彻底奏响了元朝灭亡的送葬曲。

鄱阳湖水战,从兵力上分析,时年44岁的陈友谅拥兵六十万之众,而小他八岁的朱元璋只凑出了二十万人的军队,显然敌众我寡;从武器装备上分析,陈友谅麾下的战舰大多是特大号的,一字儿排开,竟有十几里长,而朱元璋方面净是一些小船,相比之下颇象是压缩饼干,根本不在一个档次,明显敌强我弱。在这种极其不利因素充斥的情况下,如何打好这场仗,朱元璋有斗志有信心。

当然,信心百倍是一回事,势力较量是另一回事。开始的几天,双方酣战正急,“炮火连天,湖水尽赤”(《石匮书》语),想那湖水都被将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可谓极其惨烈。

好在朱元璋部队找到了陈友谅的水军的软肋,发现敌方船体“块头”虽大却很笨拙,己方船虽小好掉头,可以其左冲右突的灵活性,有效扬长避短,击打大块头的软肋。陈友谅部在朱元璋部的死缠烂打之下,只好灰溜溜地后撤。

趁着战斗间隙,朱元璋召集手下将领研究战情。有部将郭兴建议:“双方的兵力相差太远,靠打硬仗不行,非用火攻不可。”朱元璋欣然采纳。

立刻命令组成敢死队,驾驶装满火药的七条小船,利用那天傍晚正好刮起的东北风,乘风点火,快速直冲陈友谅大船阵营。一时间风急火烈,很快在汉军大船中蔓延燃烧起来,熊熊火焰,把湖水照得通红。在朱元璋率领随后杀到的大军面前,陈友谅手下的将士还没有回过味来,就不是被烧死,就是被俘虏。

陈友谅带着残兵败将向鄱阳湖口突围。谁知湖口早已被朱元璋重兵堵住,重重包围。陈友谅不惜冒死突围,结果被朱军一阵乱箭射死。

可以说,鄱阳湖大战以朱元璋一方的完胜落下帷幕。经此一役,朱元璋已居于天下无敌的地位。他的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行动力等,已经达到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并且在这一高度上再未落下。难怪在战役结束后,他非常开心地总结道:“今日之功,胜赤壁走曹瞒远矣!”(《石匮书》语)在朱元璋看来,三国周郎,也已经不在话下。

事实上也是如此。朱元璋消灭了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陈友谅以后,自称吴王。朱元璋先把小明王接到滁州,名义上还接受小明王的领导。到了公元1366年,他用船把小明王接到应天,趁小明王在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过江之机,派人暗暗凿沉了船,将小明王淹死。

公元1367年,朱元璋消灭了张士诚割据势力,接着,命令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过了两个月,徐达的军队旗开得胜,占领了山东。

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即位称皇帝,国号叫明,他当上了明太祖。明军乘胜进军,元兵节节败退。这年八月,徐达率领大军直捣大都,元顺帝逃往上都。统治中国九十七年的元王朝终于被推翻。

由此看来,朱元璋“鄱阳湖大战”确实奠定了改天换地的坚实基础,为他的明朝霸业开了好头,起了好步。

鄱阳湖的几次战役

一次,鄱阳湖之战又称鄱阳湖水战、鄱阳湖大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

陈友谅在实力和个人能力上皆碾压朱元璋,为何鄱阳湖大战会惨败

元朝末年,吏治腐败,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再加上大批蒙古贵族抢占土地,和中原的连年灾荒,使得百姓无计为生,以至于天下大乱。

伴随着“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白莲教韩山童和刘福通等人发动黄河民众反抗元朝暴行,义军头裹红巾,史称红巾军,正式拉开了民间反元的序幕。

俗话说,星星之火足可燎原,元朝统治下的地方反元势力接踵而至,虽说各路义军各自为战,却也给了元朝沉重的打击。

在元朝全面打压红巾军的同时,有三方义军最终脱颖而出,有了争夺天下的实力,他们分别为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

本文主说朱元璋和陈友谅。

朱元璋出身于一个贫农家庭,至正十二年(1352年)参加濠州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在韩林儿在亳州称帝时,接受了韩林儿的官职、封号,军队皆以红巾裹头,亦称香军。

朱元璋军纪严明,知人善任,文士有冯国胜、李善长、刘伯温等,勇猛善战武将有常遇春、胡大海、徐达等人。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占领集庆路(今江苏南京),改名应天,成为红巾军内部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陈友谅是渔夫家庭出生,1355年(至正十五年)正月起义并入徐寿辉的红巾军。在斩杀倪文俊和获得一系列功绩后被徐寿辉封为元帅。

陈友谅性情强硬多疑之人,喜欢以权术控制部下,在江州挟徐寿辉以令诸将,攻克太平城后,安排壮士用铁器击碎徐寿辉的脑袋。待徐寿辉一死,陈友谅便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元大义。

此时,陈友谅在实力和个人能力上可以说完全碾压朱元璋。

那么为何潘阳湖大战会惨败,落了个意外身死的下场呢?

其实按照当时的局势来说,陈友谅强于朱元璋,除了军队的数量超越朱元璋,就连武将也比朱元璋要多,只不过历史的结果胜出者是朱元璋,让我们觉得朱元璋兵强马壮,人才如云。倘若在潘阳湖大战中陈友谅没有因为突围而被箭射死的话,朱元璋也许夺得天下会很难,甚至说胜出者未必是朱元璋。

当时朱元璋把全部家底投入到潘阳湖大战之中,兵力也仅达二十万左右,陈友谅却有六十万之众。

陈友谅败在了自大,他尽占江西、湖广之地,便自恃兵力强大,想向东攻取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朱元璋担心陈友谅与张士诚联合,在刘基的建议下,遣胡大海直取广信府(今江西上饶)断其后路,又设计命陈友谅的老朋友康茂才写信引诱他,让他迅速赶来。陈友谅果然率水师东下,到达江东桥,呼叫康茂才,无人答应,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双方战于龙湾(今江苏南京城郊),陈友谅大败,因为潮落,船被搁浅,死者无数,丧失战舰数百艘,陈友谅只得坐小船逃走。

后来,双方在鄱阳湖进行了最后一战。双方都拿出了自己的家底,可以说是成败在此一举。在这次战斗中朱元璋差一点丧命,据说当时刘伯温预测到朱元璋所乘坐的旗舰会被陈友谅的大炮击中,于是刘伯温劝朱元璋赶快换船。朱元璋刚换完船后,朱元璋乘坐的船就被陈友谅的大炮击毁。

其实说白了潘阳湖大战就是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原型,只不过结局不同,演义中的曹操得以生还,而陈友谅兵败身死。陈友谅自认胜券在握,又进攻心切,将战船打造的高数丈,又把战船用铁链连在一起,被朱元璋以火攻的方式打败,陈友谅则被流箭射死,导致群龙无首,大军迅速衰败。

瀚海说:

综合以上我们不难看出,鄱阳湖之战决定了朱元璋是否能够称霸中原的,这一战后朱元璋的部属死伤惨重,战后朱元璋也感到后怕,但势力得到了迅速扩张,为后来统一南方埋下了伏笔,最终趁北方元朝内战,一统天下。

只能说陈友谅的性格,和一步错步步错的荒唐行径埋葬了自己,成为了朱元璋的背景板。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鄱阳湖水战和鄱阳湖的几次战役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5lady.cn/59781.html